短信平台
|
 公务邮箱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党外干部

【新时代?实践创新】北京市:“统”字牌科技小院再升级 打造科技帮扶样板

发布时间:2021-12-10

1.jpg


    “北京科技小院”是由北京市委统战部围绕脱贫攻坚工作,统筹统战资源,整合统战优势,推出的集科技创新、社会服务和人才培养于一体的科技帮扶综合平台,是科技精准帮扶新模式。2018年5月,北京市委统战部牵头在密云区西邵渠村建立了首家“北京科技小院”。
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后,北京科技小院积极推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有机衔接,围绕乡村振兴战略,聚焦“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不断丰富科技小院的内涵。

    几年来,北京市委统战部充分发挥组织者、协调者、推动者的作用,坚持科技是小院的“底色”,统战是小院的“特色”,通过“统资源、统标准、统人才、统平台”,组建了一支“带不走的帮扶工作队”。

一“统”标准,实现推广不走样
 

2.jpg

顶层设计定标准


    市委统战部制定《“北京科技小院”运行管理工作办法》,明确小院建设的原则和各单位职责,规范小院运行和管理机制。同时,突出统战特色,把民主党派助力精准帮扶与民主监督的职责相结合,创新民主监督模式,将科技小院作为蹲点监督基地,及时发现问题,提出意见建议。
服务模式高标准
    高校师生、科研人员驻扎“科技小院”,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他们住在小院随时找得到,下到地里随时解难题,统一以“零距离、零门槛、零费用、零时差”为小院的服务模式,提供手把手、面对面的技术服务,打通了农业技术推广“最后一公里”。在执行统一标准的同时,科技小院也因地制宜,实施“一地一策、一村一策”。


二“统”资源,实现模式可复制
 

3.jpg

管理模式联盟化


    由市委统战部牵头,中国农大、市农科院、市农学院、市农职院、市科委、市农业农村局、市支援合作办、市科协、民盟、九三学社市委及相关区委共同组成“北京科技小院共促乡村振兴联盟”,有效实现了“小院共建、工作共商、活动共办、成果共享”。如市委统战部联合中国农大和市农科院共建小黑垡村科技小院,打造林下种植和林下养殖模式,在全国首创林下胡萝卜种植。2021年,仅林下经济就创收40余万元。
工作模式订单化
    根据各区产业发展特点和各涉农高校专业优势,市委统战部探索出“各区点单,统战部派单,科研院校接单,联盟单位协同配合”的推广模式。同时,各科技小院面向周边村庄设立“流动哨”,将科技帮扶由点到面拓展,充分发挥科技小院辐射带动作用。截至目前,已在京郊10个区复制推广60家科技小院,辐射带动周边302个村,其中包括低收入村63个,少数民族村7个,辐射低收入户1900多户,解决2000多人就业,实现农民技术培训2万余人次。


三“统”人才,实现发展可持续
 

4.jpg

院士扛旗,专家组团


      市委统战部不断汇集人才,以张福锁院士团队为主导,“一校三院”各学科专家交叉合作,整合相关院校的专家工作站、综合试验站、老教授协会以及市科协等专家资源,为小院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智力支持。
硕博接力,薪火相传
    中国农大积极探索社会教育实践方式创新,设立“北京科技小院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专项,组建跨学科交叉创新和人才培养平台,每年拿出20个专项研究生名额,保障每个小院都有驻村研究生,以博士带硕士、老生带新生的模式,形成源源不断的驻村工作队。
 

5.jpg

科技农民,立地顶天


     小院坚持扶贫和扶志、扶智相结合,既高度重视技术培训,又积极激发农户内生动力,为每个村至少培养一名“永久牌”科技农民,让科技的“种子”在农村生根发芽。这些农民,既接地气,又懂科技和产业,实现了“立地顶天”,实现了扶贫由“输血”向“造血”的转变。高校师生和科研人员立足农村这片广阔的舞台,把论文写在大地上。三年来,北京科技小院发表学术论文13篇,其中国际高水平期刊英文SCI论文4篇。小院发起者、民盟成员张福锁院士获2018年   “全  国脱贫攻坚奖”。2019年10月1日,29位服务“北京科技小院”的高校师生和科研人员,受我部邀请登上观礼台,观看国庆阅兵,见证辉煌时刻。


四“统”平台,实现效益再拓展
 

6.jpg

7.jpg

科技扶贫集聚效应明显


    科技小院聚焦科技扶贫,采用集中授课、田间观摩、科技长廊等多种方式普及农业技术知识,提升农民科学素养。同时,通过设计农产品包装,拓展农产品网络销售渠道等方式,增加农民收入。
 

8.jpg

密云西邵渠村多种方式进行技术传播

9.jpg

门头沟黄安坨村建立绿色无公害植保体系

10.jpg

密云黑山寺村建立农林废弃物和餐厨垃圾处理工程


  美丽乡村溢出效应初显
    科技小院由科技助农向科技文化、乡村环境治理和精神明文建设等领域拓展,实现了精准帮扶和美丽乡村建设深入结合。如小院关爱农村留守群体,开设支教班,举办节日活动,丰富农村文化生活;加入农村基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队伍,宣传疫情防控知识,参与村庄交通卡口服务工作等。如密云西邵渠村科技小院积极参与宣传“垃圾分类、低碳生活”,入户培训800余人,发放宣传单页600余份。门头沟黄安坨村科技小院建立绿色无公害植保体系,农药施用量减少40%。密云黑山寺村科技小院协助村里建立农林废弃物和餐厨垃圾处理工程,实现全村垃圾100%循环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