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落实国务院、北京市“放管服”改革及优化营商环境工作要求,体现“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理念,方便侨胞在疫情期间办事,今年8月1日,多项涉侨政务审批工作改革措施落地,主要内容包括市级职权的下放、办理时限的大幅缩短、认定材料种类的调整、申请方式的改变,惠侨便民力度为历年最大。
一、职权下放
将“归侨、侨眷身份认定”和“华侨身份证明”由原来的区级初审、市级复审调整为区级审批。改革之后,市级只保留“华侨回国定居”1项事权,其他5项事权均下放到各区。
二、压缩办理时限
将“华侨身份证明”“归侨、侨眷身份认定”以及“华侨回国定居审批”承诺办理时限均调整为3个工作日,由此将办理时限比法定时限减少了91.8%。
三、调整申请材料的要求
取消了申请人办理“华侨身份证明”“归侨、侨眷身份认定”时的原件核验,侨胞可以提交申请材料的扫描件、彩色复印件或照片,并同时提交本人签名的《承诺书》。对于申请人如不能提交“住在国中国使领馆出具的长期或永久居留权、连续5年(含)以上合法居留资格公证书、认证书或住在国驻华使领馆出具的公证书”的,可以提交“中华人民共和国护照上的连续5年(含)外国居留类签证及翻译件”作为有效证明材料。
四、实现“全城通办”
将原来申请人办理“华侨身份证明”需向居住地所在行政服务中心提交申请,调整为可向全市任一区行政服务中心提交申请,实现了“全城通办”。
五、实现“全程网办”
申请人办理“华侨身份证明”“归侨、侨眷身份认定”,可通过互联网提交申请、按规定上传材料。审批部门审核通过后,采取邮寄方式将审批文书送件上门,申请人全程无需到现场办理。
此次北京涉侨政务“放管服”改革以中央统战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引,以“首善”为标准,以更快、更便捷、更温暖为要求,着力为侨胞办事提供便利,真正实现了全城通办、全程网办,侨胞办理涉侨审批事项做到“一次都不用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