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信平台
|
 公务邮箱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统战新闻

创新谋发展 同心促和谐

来源:北京日报 发布时间:2014-01-13

改革开放开启了一个充满活力和创造力的新时代。一大批非公有制企业家作为这一时代崛起的弄潮儿,竞相奔跑在改革潮头,担当起时代赋予的责任与使命。本市各级统战部、工商联积极引导广大非公有制经济人士,自觉把推动企业自身发展与服务首都科学发展结合起来,把创造个人财富与促进共同富裕结合起来,把维护劳动关系和谐与促进社会繁荣稳定结合起来,不断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党和政府的信任、对企业发展的信心,在支撑增长、促进创新、扩大就业、增加税收等方面,做出了无愧于时代的突出贡献。

峥嵘岁月 硕果累累

非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命运,是与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紧密关联的。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把全党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的重大决策。首都非公有制经济如雨后春笋般萌发,得到长足发展,成绩斐然。

历经三十多年开拓创新,北京市非公有制经济规模持续壮大。截至2012年底,全市非公有制经济经营实体约129.14万户,占全市各类市场经营主体的88.17%2012年全市累计核准境外企业(机构)1687个,非公有制企业控股或非公有制企业参股占90%,非公有制企业进出口总额达到3143.6亿元人民币。

历经三十多年矢志追求,北京市非公有制经济结构得到不断优化。第三产业占到总户数的92%以上,在生物医药、信息技术、电子商务、文化创意等行业发展迅速,涌现出像联想控股、小米科技、东华软件、京东商城等一批规模大、实力强、成长性好的领军企业。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处处显着改革的成果,处处体现着发展的气象。

双轮驱动 专注创新

北京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走向是“双轮驱动”特色鲜明,内生动力强劲。到2012年底,全市科技型企业2万余家,其中92%以上为非公有制企业;在全市8300多家高新技术企业中,非公有制企业占到90%以上;全市中小企业的科技投入已达全市科技总投入的71%。全市规模以上非公有制和混合所有制文化企业数量约7000家,约占文创企业总量的87.5%,收入约占83%。非公有制经济已经成为科技创新、文化创新“双轮驱动”的重要推动力量。

北京二十一世纪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是科技创新的排头兵之一。铭记着“东方红一号”卫星上播放的《东方红》乐曲,憧憬着那份蓝天梦,1992年,总经理吴双带着6名员工从一间租用的小平房起家开始了科技创新之路。1993年首次成功承接实施国家科技项目,1998年踏足遥感卫星应用领域。2002年承担北京一号小卫星项目,作为我国第一个由企业自主运行的天地一体化遥感小卫星系统,为北京市城市规划、生态环境监测、灾害监测、重大工程监测等提供优质服务。

而文化方面,东方美亚的表现可圈可点。作为一家传统房地产企业,董事长郭丽双一直谋求改变,以打造儒商文化为突破,进军文化产业。厚积薄发,东方美亚耗时六年,陆续推出了《一代大商孟洛川》和《我的太阳》两部电视剧,还出版发行了《商人道德决定中国未来》等书籍。从文学创作、影视剧拍摄制作,到院线建设改造尝试,再到组织高层次的文化推广活动,东方美亚实现了华丽转身。

创新是从无到有的过程,前路荆棘,企业家们却一往无前。在他们眼中,专注地做一件喜欢的事是一种幸福,专注地做一件喜欢的事并最终成就一番事业,更是他们的信念。

转型升级 变中求新

我国经济发展已经进入全面转型升级、加速换挡的关键期。转型升级无异于二次创业,从灵感闪现的刹那到二次创业的决定,不仅考量着企业家的激情、气魄、意志,而且考量着企业家卓越的才干和先进的经营理念。

北京非公有制企业中,也不乏居安思危、求新求变的创新者。

“因不变铸就永恒,因求变永葆青春”。2008年,应对电线电缆行业竞争激烈的“危机”时刻,李玉立带领团队毅然转型,投身蓝调庄园建设,从蓝、草莓种植,到衣草和蓝调温泉的融合,从生态休闲农业到婚庆文化服务的拓展,圆满实现了由第二产业主导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转型。

同样变中求新的,还有握奇数据。握奇一直坚持“基于创新的产品差异化”的发展道路,从硬件、安全操作系统、应用,到个人化、远程管理、密钥管理,新产品“流水线式”涌现,涵盖移动支付、金融IC卡、移动通信SIM卡等,为数亿用户的身份认证与安全交易保驾护航。

关注就业 义利兼顾

一个优秀的企业,既要在经营上运筹帷幄,更要有对社会责任的担当。一直以来,非公有制企业是解决首都就业的主力军和主渠道。据统计,非公有制企业吸纳了全市80%的就业人口,2013年前三季度,首都非公有制经济对全市新增就业的贡献率超过96%

“让残疾人融入社会,让他们为社会做出贡献,输血不如造血,给他们提供工作机会就等于帮助了一个家庭”,东华软件董事长薛向东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2010年残疾人招聘会上,东华软件当场承诺招聘一百名残疾人,还为他们就近安排了公寓宿舍。

威远保安公司,自2007年成立不到十年,仅北京区域的安保人员已突破20000人,合作单位达到1300余家,解决了众多优秀退伍军人的就业问题,生动地诠释着“军人品质,行业典范”的服务宗旨。

洛娃集团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积极安置就业。2011年至今,洛娃每年按照10%以上的比例新增就业岗位。在2013年民营企业招聘周活动中,洛娃集团共招收高校应届毕业生203人,吸纳失业人员45人,吸纳进城务工农民41人。此外,洛娃集团还坚持合法用工,劳动合同签订率达到100%

不忘责任 回报社会

一个优秀的企业,不仅在核心竞争力上要有显示度,更要不忘责任,回报社会。广大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用实际行动,阐释着“爱国、敬业、诚信、守法、贡献”的建设者精神, “义利兼顾、以义为先”的光彩精神。

京奥港、明天置业、曲美家具和集美家居等企业积极参与“同心·新农村示范工程”,为怀柔区喇叭沟门满族自治乡帽山村和密云县不老屯镇史庄子村筹集1100万元资金,帮他们修街道、砌护坝、搞绿化、拉电线。如今,家家接通了闭路电视,装上了抽水马桶,庭院更有果林花池,村里还建起了“光彩e世界”,让村民上网冲浪、了解世界。

2013年春节前夕,广大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积极投身“感恩行动·两节送温暖”活动,据不完全统计,全市共有555家非公有制企业积极参与,慰问困难家庭5579户,累计捐款捐物935.57万元。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2010年以来,首都“光彩惠农行动”如火如荼,其中最具特色的是建立养蜂合作社的“甜蜜事业”。圣火公司采取造血式扶贫方式,提供资金及技术,资助村民养蜂。通过回购农户所产蜂蜜,赠送给孤寡老人;受助村民每年拿出部分收入,扶助村里困难户;增殖的部分蜂箱再捐助给其他村民等方式,共同将爱心传递下去。

加强党建 领航发展

企业发展如挂帆远航,有舵方可行。对一个企业来说,党建工作是其发展的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其精神的指引。

一直以来,北京市十分重视推进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截至20121231日,北京市共建立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8368个,覆盖企业70444家,党员13.9万人,占全市党员总数的7.31%2012年新建党组织1139个,占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总数的13.6%;积极引导3697名非公有制企业“口袋”党员、“隐性”党员找到党组织,向非公有制企业输送党员或引导企业招聘党员员工2258名;加大在非公有制企业中发展党员力度,去年新发展非公有制企业党员2999名。

早在1996年,叶氏集团就成立了党组织、团组织和工会。2006年,叶青大厦成立了北京市第一家楼宇党委,并尝试建立大厦党委选举制度、实施人事档案管理等,将物业服务与党建工作有效结合,成为了全国楼宇党建的典范。叶青大厦党委还将城乡合作共建与党建工作结合,与怀柔区渤海镇六渡河村的贫困户建立了一对一帮扶关系,并与该镇北沟村共同打造“叶青·北沟党员之家”,双双荣获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联东集团也十分重视自身党团组织建设,结合自身的产业园区建设,探索出了一条“纵向联楼宇,横向联园区”的非公有制企业党建之路,把党团工作深入到企业发展的方方面面。

商会服务 行业标杆

回溯非公有制企业的发展,商会的作用不容忽视。他们为会员企业提供有效服务,帮助许多中小企业渡过难关,将工商联的统战性、经济性、民间性落到实处,形成了独特的凝聚力和影响力。

木业商会充分意识到行业标准的重要性,积极参与制定行业标准。2011年,经国家商务部正式批准立项,北京木业商会联合中国木材与木制品流通协会共同发起、参与制定《红木商用名称》和《红木制品的等级》“两个标准”,为健全红木行业标准化体系打下坚实的基础。此外,针对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我国木制家具企业提出的反倾销诉讼,北京木业商会及时组织190余家会员企业参与应诉,配合国家政府部门参与举证、取证工作,最终打赢反倾销诉讼案,为会员企业挽回了近亿元的经济损失。

而北京市工商联交通运输业商会,则注册了国内首家行业调解中心——北京市安邦物流业调解中心。几年来,商会先后成功协调解决了北京某施工公司张仪村工地纠纷案、某大型房地产企业拖欠450万元材料款案等矛盾纠纷2868起,其中重大纠纷67起,涉及金额23.95亿元,将许多矛盾纠纷及时化解在萌芽状态,保障了社会稳定,维护了公平正义,也推动了行业的健康发展。今年8月,市工商联与市人力社保局联合召开了北京市非公有制企业劳动争议预防调解工作会议,为16家劳动争议调解试点单位颁发了牌匾,并为调解员举办了培训班,为和谐社会建设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豪情满怀 谱写新篇

回顾过去,我们充满自信;展望未来,我们豪情满怀。刚闭幕不久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非公有制经济来说更是一次难得的机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提出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对非公有制经济大发展是前所未有的利好。

《决定》首次明确将非公有制经济和公有制经济摆在同等重要的地位,强调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两个都是”,意味着非公有制经济和公有制经济之间平起平坐,再没有老大老二之分。

《决定》明确提出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坚持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进一步放开非公有制经济的市场准入,有利于破除“玻璃门”、“弹簧门”、“旋转门”,为非公有制经济平等参与市场竞争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

《决定》提出鼓励发展非公有制资本控股的混合所有制企业,允许更多国有经济和其他所有制经济发展成为混合所有制经济,允许非国有资本参与国有投资项目,鼓励非公有制企业参与国有企业改革,这对非公有制企业来说,激励鼓舞作用不言而喻。在新的混合所有制企业中,国有民营资本不仅可以齐头并进,并且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激发出更多的活力和创造力。

《决定》提出激发社会组织活力,推进社会组织明确权责、依法自治、发挥作用,适合由社会组织提供的公共服务和解决的事项,交由社会组织承担。《决定》还强调,要充分发挥各人民团体作用,齐心协力推进改革。工商联的使命时不我待,商会的作用亟待更好地发挥。

新的机遇大门已经敞开,又一个黄金时代即将到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民营企业家的梦。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历史为非公有制经济的大发展提供了新机遇。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意气风发,用自己的勤劳、智慧和汗水,书写无愧于时代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