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信平台
|
 公务邮箱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统战新闻

加强民族工作 共创和谐之美

来源:宣武区牛街街道 发布时间:2009-02-03
近年来,牛街街道在北京市委、市政府和宣武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以民族团结进步为主线,以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为主题,切实加强少数民族聚居区的民族工作,街道各民族团结呈现出了“和谐之美”

近年来,牛街街道在北京市委、市政府和宣武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民族团结进步为主线,以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为主题,切实加强少数民族聚居区的民族工作,街道各民族团结呈现出了“和谐之美”牛街街道是北京市最大的回族聚集区,面积1.44平方公里,总人口5.4万人,共有回、蒙、维等23个少数民族,其中回族1.2万人,占少数民族人口近23%。辖区共有10个社区,其中回族比较集中的社区6个。牛街历史悠久,有千年古寺牛街礼拜寺和法源寺,名人故居5处,寺庙会馆10座。地区有回民学校、回民小学、回民幼儿园、回民医院、牛街民族敬老院、回民殡葬处、牛街清真超市、清真牛羊肉市场等民族生活设施一应俱全。著名的牛街民族特色商业街深受群众欢迎。街道办事处先后被评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等。最近,牛街街道工委又被党中央、国务院授予 “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先进集体”荣誉称号。下面,我就街道社区民族工作的主要做法作简要汇报。

第一,依托党的建设促进民族工作。区委在配备街道领导班子、街道工委在选用机关干部、组建民族社区班子时,坚持做到少数民族人员按1/3的比例配备。街道建立了发现选择、引进培养、团结凝聚和激励帮扶机制,有效发挥了党政人才的“主力军”作用、社会工作人才的“稳压器”作用、民族宗教人才的“顾问团”作用以及各类潜在人才的“后备军”作用。社区党组织积极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培育品牌志愿者队伍。采取定期服务和经常性服务相结合的方式,创立了“穆斯林志愿者服务队”、“夕阳红老年接送队”、“科普知识宣传队”等多个在社区群众中影响较大的品牌队伍。各社区以“党小组建楼上”为载体,广泛开展了民族团结楼门建设创意征集活动,促进了邻里关系,增强了居民对社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提高了社区的凝聚力。

第二,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街道坚持每年开展社区民族团结月活动,每两年召开民族团结进步工作表彰大会,常年开展对残障人士、优抚对象、建国前老党员、低保户、下岗失业人员、空巢老人、离退居委会老书记、老主任、民族宗教界知名人士等的“五关心、五问候”活动。通过橱窗宣传、讲座报告、编纂书籍等宣传教育方式,引导、鼓励辖区单位积极参与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使“三个离不开”的思想深入人心。在民族宗教工作重点单位深入进行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宗教观、党的民族宗教政策、民族宗教工作重要性的宣传教育活动,并作出具体规定,比如在牛街中心地区禁止开设非清真餐馆,餐饮、副食网点一律不得出售回民禁忌食品,社区单位、学校及幼儿园实行清真伙食等,充分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奥运期间,牛街共接待了80多个国家的1300多名游客,接待新闻媒体156家,其中境外媒体就有96家。牛街地区民族团结、社会和谐、人民生活幸福,给各国宾朋留下了深刻印象。

第三,努力改善民生服务各族群众。建立全市首家社区失业人员就业服务中心,形成就业培训、指导和实践岗位相结合的系统化再就业服务。建立了居家养老关爱服务中心和社区关爱服务站,出台了居家养老服务的补贴办法,积极整合社会资源,通过政府搭台、社会参与的形式,组织地区30余家社会单位,为社区老年人提供医疗、理发、送餐、代买、代送、文化娱乐、精神慰籍、介绍回族保姆15大类30多项居家养老服务,为地区各族群众解决了后顾之忧。

第四,积极培育民族文化特色品牌。街道新建了社区民族文化体育活动中心、社区文化广场,总面积达5000多平方米。街道组建了摔跤队、掷子队、舞蹈队、京剧队等50余支队伍,参与人数达到万人。连续多年举办“民族团结杯”棋类大赛、舞蹈大赛等特色活动。街道对民族特色教育投入了大量资金,开展学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的社区教育活动,并以助学金、奖学金的形式,帮扶特困生、奖励大学生,推动了地区的民族教育事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