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外街道始建于1954年,地处朝阳区核心地带,辖区面积2.2平方公里,常住人口45000人,共有19个少数民族,人口5486人,是朝阳区唯一的少数民族重点街道,也是北京市13个少数民族重点街道之一,长期以来,街道工委紧紧围绕“加强城市管理,构建和谐社会”的总体要求将民族工作有机地融入到街道的各项工作之中。
一、领导重视切实加强对街道民族工作的领导
由于辖区居民多民族的特殊性,街道工委对民族工作极为重视,为加强街道民族工作的领导,成立了街道民族工作领导小组,由街道工委书记任组长,工委副书记和办事处副主任任副组长,坚持领导小组成员每季度例会制度,定期研究和解决民族工作面临的新问题。向民族宗教人士通报街道的各项重点工作及重大改革事项,广泛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同时两个少数民族重点社区三丰里社区和雅宝里社区分别成立了由社区党委书记任组长,少数民族干部任联络员的少数民族工作小组,形成民族工作网络。
二、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促进民族团结,构建和谐街道
朝外街道结合民族特点开展了大量丰富多彩的文化体育活动,吸引少数民族群众参与,促进民族融和,促进了和谐街道的建设。
几年来,成功地举办了“朝外杯”北京市首届民族摔跤邀请赛,举办了“昆泰杯”走进民族大家庭专场演出,承办了第二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汇演专场演出等大型文体活动。在东岳庙举办的“走进民族大家庭”夏日文化广场活动。还利用地区文化资源的优势,成功地组织了“春分朝阳”首届民俗文化节。
连续几年组队参加北京市“民族团结杯”群众健身操舞大赛,街道文体队自编自演的舞蹈《康定情》经过层层选拔,进入总决赛并获得大赛金奖。在广州举办的全国民族运动会上,朝外街道花毽队代表北京市参加表演赛,获得了大会表演类银奖。
三、将民族工作融入社区党建工作,丰富和延伸民族工作内涵
街道工委在加强社区党建工作的同时,注重把党的民族宗教政策融入到社区党建工作中,加强党的民族宗教政策的宣传,让党的民族宗教政策深入人心,把广大居民的思想认识统一到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上来。为此,先后邀请市民委副主任赵书、市宗教局副局长季文渊、原朝阳区委统战部部长沈乃宏到街道讲课,提高了干部群众对党的民族宗教政策的了解和认识。在积极宣传的同时,街道对少数民族集中居住的楼、院分片包干,及时了解民族群众的需求,对少数民族中的妇女、儿童、残疾人特困户存在的困难、急需解决问题,街道制定帮困措施,及时解决他们的困难;对少数民族下岗人员优先介绍就业岗位,对外来务工人员中的少数民族进行登记造册,有针对性的开展各种服务。每年春节前夕,都召开地区统战人士的座谈会,通报朝外街道的发展建设情况。不断完善对少数民族、宗教界人士的走访慰问制度。开斋节、古尔邦节街道的主要领导、主管领导到清真寺慰问向阿訇和信教群众祝贺节日,并送去慰问金。重大传统节日对少数民族特困家庭慰问,对地区少数民族知名人士的不定期走访,了解需求、听取建议。在朝阳区民族团结表彰会上,朝外地区三丰里社区和雅宝里社区均荣获区民族团结进步社区,两个社区的民族团结楼(院)也在大会上受到了表彰。
几年来,朝外街道注重把握民族工作重点打造民族特色街道,把民族工作融入到地区的发展建设和社区建设之中。在工作中,始终坚持强化责任意识、机遇意识、忧患意识和创新意识,做到每年工作有新意、有重点、有亮点,真正做到针对问题找差距,分析差距理思路,创造优势求发展,促进了地区民族工作不断迈上新的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