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培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党委书记
毋庸赘言,党的统一战线工作,一直是我们党夺取革命、建设、改革事业胜利的重要法宝,是增强党的阶级基础、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重要法宝。而在今天“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中,它也同样是我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法宝。
在“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着眼的是覆盖13亿全体人民的小康,而不是某一部分阶层的小康;是覆盖960万平方公里的整个中国国土的小康,而不是某几个区域和领域的小康。众所周知,幸福目标与紧迫任务的密切关联,才更需要社会各阶层的广泛参与、共同推进。
“全面深化改革”,瞄准的是从制度、改革和现代化的三个维度来统筹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但面对历经37年的中国改革由浅入深、由局部到全局、由量变到质变的发展过程所产生的阶段性、历史性变化,显而易见,宏伟规划与严峻现实的错综复杂,才更需要社会各方面的民主协商、求同存异。
“全面依法治国”,凸显的是不管是“水以载舟”的政府之舟船,还是“亦可覆舟”的社会之水滴,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提升过程中,都必须以高度的法律信仰和法治思维来合法地行使自己的权力和权利。毫无疑问,美好蓝图与当下攻坚的急难险重,才更需要社会各团体的携手并肩、同心共创。
而“全面从严治党”,则聚焦的是提高共产党作为执政党的领导能力和执政能力,进而从根本上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简而言之,神圣使命与历史责任的交相辉映,才更需要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的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高等学校历来是党外知识分子和代表人士的人才聚集高地,也是党的统一战线工作中具有基础性、关键性的重要环节。现阶段面对“两个一百年”的战略目标和“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高校党组织要真正发挥好统一战线工作凝聚人心、汇聚力量的根本职能,体现和而不同、体谅包容的显著特点,形成人才荟萃、联系广泛的工作优势,彰显协调万方、引领大众的社会功能,关键是做实两个方面:
一是要把大家对“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表层的信息认知,深化为高层的学理认同。对党外知识分子群体而言,雄厚坚实的学术研究功底与个性鲜明的学术研究风格,使其对信息的感知只有深化到自身学理认同的层面,才可能转化为内融于心的真诚信服。这种深化,恰是对党的理论体系建设与发展、传播与扩展具有积极现实意义的思想贡献。
二是要将大家对“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时尚的参与意识,升华为高尚的担当意志。对党外知识分子群体来说,无论是献言国家与社会宏观决策,还是投身于学校教育教学综合改革,只有实现了从参与意识向担当意志的主体升华,才可能显现出外化于行的自觉绩效。这种升华,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大业与学校改革发展事业所需要的时代风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