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大讲堂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贡献


  在博鳌亚洲论坛2021年年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中,习近平总书记发出倡议:“亚洲和世界各国要回应时代呼唤,携手共克疫情,加强全球治理,朝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方向不断迈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一个美好的目标,也是一个需要一代又一代人接力才能实现的目标。中国是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进程中,在维护世界和平、确保普遍安全、促进世界繁荣、推动文明互鉴和倡导绿色发展等方面都作出了积极的重要的贡献。
  为世界和平作出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在博鳌亚洲论坛2013年年会上的主旨演讲中指出:“和平是人民的永恒期望。和平犹如空气和阳光,受益而不觉,失之则难存。没有和平,发展就无从谈起。”中国在历史上经常遭受外强欺凌,尤为懂得和平的珍贵。中国无论发展到什么程度,都永远不称霸、不扩张、不谋求势力范围,不搞军备竞赛。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和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国为维护世界和平作出了重要贡献。
  积极倡导和平理念。理念是行动的指南。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构建和谐世界以及新型大国关系等和平外交理念的基础上,中国还提出了两个“构建”,即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以及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新型国际关系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核心就是合作共赢。在国际交往中,中国始终秉持这一理念,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世界各国发展友好合作关系,促进了国家间的和平共处与平等相待。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睦邻友好的方针,以亲、诚、惠、容的理念处理与周边国家关系。积极参与处理国际和地区热点问题,既承担着广泛的国际义务,也发挥着负责任的建设性作用。
  积极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国在维和行动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2015年9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美国纽约出席联合国维和峰会时,提出了中国参与联合国维和的四个主张:恪守维和基本原则;完善维和行动体系;提高快速反应水平;加大对非洲的帮扶。此外,习近平总书记还宣布,为支持改进和加强联合国维和行动,中国将实施6大举措,其中包括:加入新的联合国维和能力待命机制,建设一支8000人规模的维和待命部队;积极考虑应联合国要求,派更多工程、运输、医疗人员参与维和行动;为各国培训维和人员;将中国-联合国和平与发展基金的部分资金用于支持联合国维和行动,等等,为促进世界和平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领土争端问题上保持最大限度克制。世界上的领土争端不在少数,关键是有关各方能否通过和平谈判的方式解决争端。邓小平提出用“主权属我,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方式来处理中国与有关国家的领土争端,这一主张赢得了国际社会的认可和赞赏。为了维护世界和平和地区和平,中国在领土争端问题上保持最大限度克制。迄今为止,已与12个邻国签订了边界条约或协定,解决了历史遗留的边界问题。
  为普遍安全作出贡献
  在博鳌亚洲论坛2021年年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类社会面临的治理赤字、信任赤字、发展赤字、和平赤字有增无减,实现普遍安全、促进共同发展依然任重道远。”普遍安全是世界各国在非传统安全领域追求的目标。中国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为人类普遍安全作出重要贡献。
  提出亚洲安全观和新安全观。作为亚洲国家,中国当然希望亚洲能实现普遍安全。在亚洲相互协作与信任措施会议第四次峰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亚洲安全观。共同就是尊重和保障每一个国家安全,综合就是统筹维护传统领域和非传统领域安全,合作就是通过对话合作促进各国和本地区安全,可持续就是发展和安全并重以实现持久安全。2016年9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国集团工商峰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中将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升格为新安全观。
  积极参与全球安全治理。全球安全问题的应对之道就是全球安全治理。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稳步上升和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中国参与全球安全治理的愿望和能力与日俱增。中国坚决支持国际反恐怖斗争,先后同70多个国家和地区深度开展打击网络犯罪合作,提出责任共担、社会共治的国际禁毒合作方案,联合各国开展国际追逃追赃、打击电信诈骗等执法行动,全面参与联合国、国际刑警组织、上海合作组织、中国—东盟等国际和区域合作框架内的执法安全合作,创建了湄公河流域执法安全合作机制,建立了新亚欧大陆桥安全走廊国际执法合作论坛。
  不断推进平安中国、法治中国建设。中国拥有14亿人口,实现本国的发展和安全稳定就是对世界的贡献。中国社会安定有序,人民安居乐业,越来越多的人认为中国是世界上最安全的国家之一,平安中国成为一张亮丽的国家名片。面对新冠肺炎疫情,中国用1个多月时间初步遏制疫情蔓延势头,用2个月左右时间将本土每日新增病例控制在个位数,用3个月左右时间取得武汉保卫战、湖北保卫战的决定性成果,进而夺取了全国抗疫斗争重大战略成果,为全球安全治理作出了重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