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9日,由民建北京市委主办,民建北京市委法制委员会、民营企业委员会和经济委员会联合承办的第十二届北京民建非公经济法制研讨会,以“新阶段、新环境、新对策——后疫情时代的民营企业营商环境法治保障”为主题在北京市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大楼举行。民建北京市委主委司马红,副主委赵亚洲、李申虹、李莉出席会议。
司马红在开幕式致词中指出,研讨会自2008年创办至今,紧紧围绕社会法治热点和非公经济发展难点,持续聚焦优化营商环境和法治社会建设,广泛邀请政府领导、经济学家、法学家、企业家,逐渐将研讨会办成了:一个法学界理论探讨和法律界实务分享的前沿阵地、一个企业家精神展现和经济学家把脉问诊的交流平台、一个参政议政和反映社情民意的建言渠道。本届研讨会的召开,恰逢中共中央在今年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上正式提出“习近平法治思想”;恰逢中共中央在今年十九届五中全会上提出到二〇三五年基本建成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的远景目标。我们要深刻理解习近平法治思想的重大意义和丰富内涵,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作为北京民建生动实践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在奋力实现2035年“基本建成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远景目标的征程中展现我们民建人的家国情怀和历史担当。司马红对研讨会的未来发展提出三点希望:一是聚焦法治,服务经济,持续提升研讨会品牌价值。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引领,凝聚会内力量,关注法治化的营商环境建设,加强对法治建设和营商环境的调研,摸清情况、找准问题、提实对策,形成有价值、有分量、有见地的意见和建议,为党和政府决策服务。二是立足民建,开门办会,塑造研讨会发展优势。既要立足民建,荟聚会内精英达人,又要开门办会,吸引民建会外俊采泰斗,努力将研讨会办成源自民建、又不限于民建的有思辨力、有吸引力的交流平台。三是探索创新,不断扩大研讨会影响范围。积极运用现代科技手段,丰富研讨会传播途径,可采用线上直播、线下研讨相结合的方式,让更多人听到专家理念、实践经验、研讨成果,为法治中国建设营造良好社会环境。
民建北京市委法制委员会主任、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法学院教授黄勇作了题为《后疫情时期营商环境法治的几点思考》的主旨演讲。黄勇指出,当下不仅需要思维的转换,也需要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国家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背景下,市场与政府各个领域的法治完善与保障。黄勇提出五点思考:第一,要在理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需求侧改革二者关系的基础上,强化整体性、系统性的法治思维;第二,落实强化竞争政策基础地位的顶层设计和具体措施,加强法治保障;第三,完善和落实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中的法治保障;第四,通过强化市场监管,应对需求侧管理方面的法律风险;第五,加强产权保护,完善优化营商环境的法治基础。
开幕式由李莉主持。研讨会分开幕式、第一单元、第二单元和闭幕式四个环节。
第一单元以“推动政策体系化法规化,建立营商环境长效机制”为主题,由民建北京市委民营企业委员会主任张誌主持,民营企业委员会副主任周明刚作了题为《应对营商环境新挑战,探索法治保障新可能》的主题演讲;对话交流环节,法制委员会委员靳静,民营企业委员会委员刘郁和妥福军三位嘉宾,与主持人和演讲嘉宾共同对话。
第二单元以“后疫情时代多措并举,促进非公经济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由民建北京市委法制委员会副主任李庆保主持,法制委员会副秘书长张继哲作了题为《解决商标与企业名称权利冲突,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题演讲,对话嘉宾为民营企业委员会副主任薛莉,法制委员会委员李华和杨军三位嘉宾,与主持人和演讲嘉宾共同对话。
赵亚洲致闭幕词。他指出,本届研讨会结合后疫情时代非公经济面临的生存发展难题和“十四五”规划及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精神,进行了连续三个半小时的热烈交流、学术讨论和思想碰撞。嘉宾们充分发挥民建密切联系经济界的特色,以真知灼见营造了一场知与智的盛宴,一如既往,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会议开得非常成功,组织周密、选题准确、交流热烈,成为北京民建颇具特色的亮丽品牌,为我国非公经济的发展和法治建设作出了我们民建人应有的贡献。
闭幕式由民建北京市委法制委员会常务副主任黄鹰主持。
民建北京市委经济委员会主任李丽凤,会内经济学者、法律专家、企业家,来自民建北京市委法制委员会、民营企业委员会和经济委员会的委员,及来自各区的民建会员,共100余人与会,光明网、北京人民广播电台、团结报等媒体应邀参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