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信平台
|
 公务邮箱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民族宗教

全市少数民族乡村经济工作现场会召开

来源:市民委网站 发布时间:2015-04-30

    4月30日上午,市委市政府在通州区于家务回族乡召开北京市少数民族乡村经济工作现场会。这是我市连续第七年召开促进少数民族乡村经济发展的专题会议,也是继密云县、怀柔区之后,第三次在区县少数民族乡村以现场会形式召开的大会。

    会议通过组织参观国际种业科技园区农机服务中心、航天育种基地、物联网中控中心、市农科院蔬菜研究中心,集中展示近年来我市少数民族乡村以“新三起来”为总抓手,注重科技促农、特色发展的成效。集中宣传推广了通州区和于家务回族乡党委政府破解难题、创新实践,成功打造中国种业和农业科技“硅谷”的经验。

    会议由市委副秘书长赵玉金同志主持。市委常委、统战部部长、副市长戴均良同志出席会议并讲话。市政府副秘书长、市人大、市政协民族宗教专委会的有关领导,各民主党派北京市委、市工商联主管负责同志;市台办、市发展改革委、市教委、市科委、市民委、市公安局、市民政局、市财政局、市人力社保局、市交通委、市农委、市水务局、市商务委、市旅游委、市文化局、市卫生计生委、市工商局、市新闻出版广电局、市体育局、市统计局、市金融局、市侨办、市银监局主管负责同志;北京农学院、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有关负责同志;全市16个区县主管民族工作的区县长,12个有少数民族乡村的区县(朝阳、海淀加上10个郊区县)统战部部长、民委(民宗办)、财政局和农委等相关部门的负责同志,全市5个民族乡、49个有少数民族村的乡镇领导和9个获奖民族村代表约180人参加了会议。

    会上,市民委主任池维生同志做了全市少数民族乡村经济发展工作报告。2014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全市各级党委、政府和广大少数民族乡村干部群众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和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紧紧围绕《北京市“十二五”时期少数民族事业发展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按照“新三起来”的要求不断完善政策激励、部门联动和社会参与机制,努力破解发展难题,推动我市少数民族乡村经济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全市少数民族乡、村农民人均劳动所得均超过1.9万元,同比增长10.9%,分别较全市平均水平高2000余元和2个百分点,连续第6年数额、增幅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已有89.5%的民族村达到了全市或所在区县人均劳动所得平均水平,基本实现提前一年完成“十二五”规划目标。怀柔区中榆树店村等12个少数民族村被区县列入北京市美丽乡村重点建设村,于家务回族乡和喇叭沟门满族乡分别获评北京新农村建设先进乡镇和山区发展先进乡镇,房山区窦店村、顺义区回民营村、密云县古北口村和延庆县慈母川村等4个村获得国家民委首批命名的“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称号。

    会议表彰了2014年度全市少数民族乡村经济工作发展先进单位,通州区政府做了典型发言,市水务局、民革北京市委分别代表市级相关部门和民主党派交流了本单位对口帮扶少数民族乡村经济发展的作法。

    戴均良同志充分肯定了全市上下齐心合力,加快促进少数民族乡村科学发展所取得的可喜成效;充分肯定了各相关部门采取行之有效的差别化政策优先扶持少数民族乡村发展作法和经验;充分肯定少数民族乡村创新实践,推动特色发展所做的成功尝试。他指出,加快促进少数民族乡村科学发展的关键是要有科学的态度和方法,一是要把少数民族乡村放在首都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认真谋划。二是要正确认识少数民族乡村发展中的特殊性。三是要坚持创新发展积极应对新常态。他强调,在今后的工作中,一是要进一步提高认识。要牢记加快促进民族乡村经济发展是市委、市政府的一项整体性工作,也是各级政府的法定职责。二是要进一步明确任务。要重点做好少数民族乡村“十二五”规划任务圆满完成和《北京市少数民族乡村建设与发展规划(2015-2020)》的深入落实。三是进一步完善机制。市级相关部门、区县党委政府要继续将民族乡村经济发展纳入整体工作,优先考虑、优先安排、优先实施,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进一步推进对口帮扶活动,进一步明确工作措施。

    赵玉金同志要求市政府相关部门和各区县、乡镇政府要认真贯彻落实会议精神,把加快发展、优先发展少数民族乡村经济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团结奋进、再接再厉,努力开创首都少数民族乡村经济发展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