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多党合作>>大山里的希望 —— 返回首页
大山里的希望 ——一个民革党员的精准扶贫纪事
日期:2017-02-19  来源:团结报团结网

 西出北京265公里,北岳恒山东麓、连绵的群山中座落着一个不起眼的小村庄——山西省广灵县望狐村。临近年关的1月23日下午,一向沉寂的望狐村忽然热闹起来。一辆挂着北京牌照的面包车颠簸着刚一停下,就被附近的村民们围住了。他们上上下下打量着车上下来的来客,发现他们大多是村里这几年出去的年轻人,其中就有村东刘德老汉的儿子刘志海。

 此刻,刘志海家屋内屋外也挤满了街坊邻居。屋内,几位城里人正拉着老刘的手拉家常。

 “您尝尝,这可是俺这儿的特产!”刘德边说边把一块刚出锅的土豆饼递到民革党员、北京华博创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段联手中。这时,久未说话的刘志海把一个鼓鼓囊囊的信封塞给父亲,说“爸!这是段总发给俺一年的实习奖金,俺一份也没舍得花,都在这了。”满面沧桑的刘德接过钱,哽咽着不知道说啥好。

 刘德早年鳏居,一手拉扯大儿女三人,日子过得十分拮据。他怎么也没想到,当年被迫辍学的二儿子,不仅在北京站住脚,今天还为家里带来一万两千元的收入!

 刘德不知道,春节前在华博创科学习的31名学员陆续踏上返乡之旅。段联总裁决定陪送广灵县的孩子回家,并对个别学员进行家访,因为在他资助的孤贫学员中,广灵的孩子们就占了三分之一。

 “扶智”+“扶志” ,走上小康路

 同样的一幕还在学员张微曼家里出现。

 “谢谢大伙儿,谢谢段总!多亏了您把孩子带到北京去,孩子从小没爹没妈……”当从孙女张微曼手中接过厚厚一沓钱时,手足无措的奶奶一时泣不成声。

 张微曼自幼失怙,与爷爷奶奶相依为命。她也有幸在广灵教委的推荐下进入华博创科爱心学校。现在,张微曼把半年多攒下的实习奖金全部交给了奶奶。

 孤儿学员师胜楠家最为特殊,他家是望狐村山头边剩下的最后一户人家。推开锈得几乎无法辨色的铁门,院子里只有一副大锅盖和一头老驴;卧房有一大锅,锅边的墙壁被熏得发黑。吃饭用的圆桌,红漆已经快要掉光。

 “真好啊……把孩子交给你们,我们家就有希望了!”一进门,师胜楠的奶奶就紧紧握住段联的手,反复念叨着。

 刘志海、师胜楠和张微曼,他们只是华博创科爱心学校31名孤贫困学员的一个缩影。

 这些都源自民革党员段联设立的“爱心扶智”公益项目。该项目将初中毕业后因家境贫寒而无力求学的青少年,接到北京房山爱心培训基地对其进行5年的免费计算机培训,让他们通过知识改变自身和家庭的命运。

 资料显示,2015年广灵县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6038元,但这些学员的家庭年净收入不足1000元;这次过年回家,孩子们回馈家庭的奖金大都在1万元左右,将家庭年净收入一下子翻了几番。

 “一对一”,精准帮扶见实效

 广灵县位于山西省东北边陲,这里是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和国家级扶贫开发重点县之一,也是北宋时期“幽云十六州”之一,地势居高临下,群山连绵起伏,最长的山中隧道可达20多公里。

 山区脱贫难度大,如何精准扶贫,一直是人们关注的话题。

 “教育是最根本的扶贫,但它很难立竿见影,难就难在一对一的‘精准’上。” 广灵县教委一位负责人表示,“爱心扶智”项目在实施中并没有想象中容易。“做教育不仅需要有持之以恒的坚守心态,更要脚踏实地一步一步来。但段总做到了,民革的同志做到了!”

 经过两年多的探索与实践,从孤贫学生生活照顾、技能培训,到专业实习,再到就业成才、回报社会,华博创科已经初步摸索出一条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参与精准扶贫的教育扶贫新模式。

 参与“爱心扶智”的孩子们不仅可免除一切学习生活费用、减轻家里负担,还将成为IT技术工程师,帮助家庭脱贫。“有的同学已经获得了计算机等级证书,部分优秀学员公司还考虑帮助他们获得本专科的学历证书。”段联自豪地说,“我相信,教育有化腐朽为神奇的力量。能把这些孩子从深山里带到大城市,并学有所成,养活一家老小,这是让我非常有成就感的一点。”

去年年底,民革山西省委会主委张友君赴华博创科房山爱心基地考察。1月8日,张友君在广灵县扶贫调研会上充分肯定了华博创科的工作,他强调“培养一个孩子,拯救一个家庭,发展一个产业”,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必须紧抓教育。

 同心干,脱贫攻坚靠你我

 广灵县与河北接壤,属于“环京津冀贫困带”,一直以来受到民革中央以及京津冀民革组织的高度重视。

 2016年初,民革中央扶贫工作会议提出积极探索解决京津冀协同发展中贫困问题的扶贫工作思路,号召全党扎实推进精准扶贫的各项工作。

 作为民革党员企业家,去年段联曾跟随民革中央主席万鄂湘赴河北省涞源县就此问题进行调研。段联说,万主席强调“积极投身扶贫攻坚工作、务实推进精准扶贫”,这给了他很大启发和动力。

 除了在山西,他还与河北省涞源县、黑龙江省政府签订了精准扶贫协议,优先招收当地失学孩子到公司学习、就业。

 2017年是脱贫攻坚承上启下、全面突破的关键之年。越往后,脱贫攻坚需要面对的越是难啃的“硬骨头”。不久前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要求,进一步推进精准扶贫各项政策措施落地生根,帮助困难群众摆脱贫困。

 “我们希望接受更多的贫困失学孩子,帮助国家多承担一部分,但一家企业的力量毕竟有限,我们公司还是成长中的中小型企业,年营业收入1000多万,每年在‘爱心扶智’中投入100多万,如果接纳更多孩子,怕力不从心。”

 他说,目前从公司利益与学员最优发展考虑,“控制每年接受两批,每批尽量不超过7到10人。 希望社会和政府能予以更多的关注和援手。”

 是的,党和政府以及社会各界都在积极行动。去年年底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中,要求进一步推进精准扶贫各项政策措施落地生根,帮助困难群众摆脱贫困。我们从络绎不绝前往北京华博创科房山爱心培训基地探望资助孩子们的人群中就可以看到,更多的人、更多的组织在加入到精准扶贫的事业中来。

 曙光在望。

↑ top

主办单位:中共北京市委统一战线工作部  京ICP备14004954号-1

  地址:北京市通州区运河东大街56号院 邮编:100743

手机版 | 电脑版